国企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昨日,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本市市政基础设施六大领域将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本次共推出126个项目。记者留意到,首期27个项目中吸纳社会资本最高需240亿元,最少需3000万元,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7月30日,市发改委委员杨旭辉在第五届投资北京洽谈会上正式发布《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本市此次共推出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镇域供热6个领域126个项目,总投资3380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
根据试点项目册的介绍,首期推出的27个市场化试点项目中,轨道交通领域共推出3个,分别是地铁16号线、地铁6号线和地铁14号线;道路领域推出国道110二期和新机场高速公路2个项目,交通枢纽领域则推出苹果园交通枢纽项目。此外,污水处理领域、固废处理领域、镇域供热领域分别推出了10个、4个、7个项目。
记者留意到,这27个项目投资额都不是小数目。试点项目册的内容显示,其中吸纳社会资本最多的为地铁16号线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40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高达240亿元。吸纳社会资本最少的密云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也高达3000万人民币。出席昨天洽谈会并咨询相关事项的大多是在这六个领域拥有相当强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与市里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的包括京港地铁、桑德太阳等在内的一批行业内知名重点企业。
据悉,本市民间投资约占全社会投资30%左右,九成左右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业等,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吸引社会资本的空间较大。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作为市场化的重点改革领域的主要原因。
市发改委称,本市将分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新建项目将分三类:经营性领域、准经营性领域、非经营性领域,其中燃气、电力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等经营性领域,将依法放开建设和经营市场,推行投资运营主体招商,政府不再直接投入。
对于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热力、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等准经营性领域,以公共私营合作制(PPP)、股权合作等方式,通过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排水管线、普通公路及城市道路、垃圾转运站、交通枢纽等非经营性领域,则采取捆绑式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由社会投资人组织实施,也可由政府回购或购买服务。
释疑
释疑一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包不包括向个人投资者开放?
解释:所谓社会资本,是与政府资本相对应的,包括企业、个人资本等。原则上来讲,除了企业,个人也可以投资这些项目,但是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需要有相应的设备和团队,所以光有钱不行,需要寻找有技术的另一方进行合作,共同来参与项目开放,这是可以的。
释疑二
按方案设计,国有企业仍将是本市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运营的重要参与者,民营企业是否仍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解释:对于民营企业,方案强调了“同等待遇、公平择优”的原则,会和国有企业享受同样的土地、价格、投资回报、市政配套等政策,公平地参与各领域的竞争。当然,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等方面竞争优势不明显,对于这种情况,本市鼓励市区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制、委托运营、合资组建项目公司、设立股权基金、债转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
释疑三
这次推出的都是投入大且持续时间长、投资回报慢的项目,如何调动社会资本介入的积极性?
解释:这就是一直以来所说的社会资本遭遇的“弹簧门”现象,即由于缺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社会投资人进入后无法获得合理收益、难以经营下去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此次出台的方案多渠道地完善了社会投资人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包括:通过合理的政府投入,企业投资减一部分;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投资运营公开透明,企业成本压一部分;通过财政运营补助转为购买服务,企业收入补一部分;通过结合行业特性,依法依规配置企业一定土地开发权,以及符合监管要求的广告、商铺、冠名等经营权,企业经营增一部分。
此次出台的方案还特别明确,企业投资内部收益率原则上按8%测算,这主要综合考虑了比中长期贷款利率略高,与民营企业中长期运营平均收益率基本持平等因素设定的,这无疑也是为了给投资人吃一颗“定心丸”。
释疑四
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放开后,是不是意味着价格也会随之放开?
解释:价格是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改革政策中的关键一环,既关系着企业能否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价格在方案中有详细的设计,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的定价方式,一方面特许经营项目应执行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其他项目执行行业统一价格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及社会可承受的原则,加强投资成本和服务成本监测,建立定期审价制度,逐步调整理顺价格收费水平,建立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
版权所有·北京英康达科技有限公司 永久域名:www.21ce.cc 英文网站- China Clean Energy Network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C)2008-2014 21ce.c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1100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213号 |